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戴厚良署名文章《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国石油在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2025/10/10 信息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近日,《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9期刊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署名文章《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国石油在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全文分享如下——

习近平经济思想

引领中国石油在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戴厚良

2025年是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75载峥嵘岁月,从茫茫戈壁上第一口油井的怒吼到能源动脉在“一带一路”上奔涌成诗,从“贫油国”的艰难突围到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党领导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是历代石油人创造石油历史、展现石油担当、光大石油精神的伟大历程。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楫挺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多项主要经营指标位居央企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赓续红色基因提升政治站位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站稳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政治立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健全完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了“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一切工作、一切奋斗都要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政治自觉。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构建完善“大党建”工作格局,创造性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坚持强化理论武装,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校准发展方向,提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与化工公司”的发展愿景,明确“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作出“两个阶段、各三步走”的战略路径安排,主动融入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依法合规治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坚持”兴企方略,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精益化管理、一体化统筹“四化”治企准则,完善形成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五大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人才强企、提质增效、低成本发展、文化引领、数智石油“五大战略举措”,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举办“石油精神论坛”、评选“感动石油人物”,引导干部员工树立“三个层面、九种观念”,将组织优势和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面对党的建设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石油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永葆“石油工人心向党”的鲜明政治本色。坚持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等制度,全面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相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涵养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守正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拔节生长的接续传承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二、坚定聚焦主责主业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在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坚定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源自每一名石油人最朴素、最深沉的真挚情感,是中国石油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形成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并不断巩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长庆油田建成年产超过65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迈向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加工基地广东石化投入商业运营,吉林石化、广西石化等乙烯项目落地实施,多类炼油化工产品产量刷新历史纪录,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天然气、化工品销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扛起了保能源安全、保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近90个油气合作项目,国际化指数位居央企前列,为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贡献了中国石油力量。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保障能源安全的挑战和责任前所未有。中国石油将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着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立足实现增储上产良性循环,实施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加快推动页岩油气革命,不断提升海外油气项目运营质量,积极构建“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持续增产高效油品、炼油特色产品和高附加值化工品,加快现代市场营销体系、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增强油气响应和保障能力。坚持胸怀天下,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持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构建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实现海外投资业务有质量的规模、有效益的速度、有水平的发展,确保开放条件下能源保供“顶梁柱”顶得住、顶得好。

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科技“卡脖子”,不仅“卡生产力”,更“卡生命力”。“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积极营造开放包容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化工新材料、深部地热开发与利用三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深地塔科1井首次突破万米大关,成为陆上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并首次在万米以下发现油气显示。高效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等炼化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国内首创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POE)工艺技术实现万吨量产。国内首套3000米深海洋节点仪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奠定了我国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加快推进“数智中国石油”建设,率先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互联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建成应用。建成2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深圳新能源、德国墨策等一批新型研究院挂牌运营,打造以近7万名研发人员为主体的科技人才队伍,授权专利数量位居央企第一方阵,进入“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从跟跑为主、局部领先向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历史性跨越。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能源行业的电动革命、市场革命、数字革命、绿色革命方兴未艾。中国石油将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从“快速突破”支撑当前和“久久为功”引领未来两个层面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动态完善“卡脖子”技术清单,在关键核心领域、战略必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深入开展以“昆仑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行动,构建形成智慧能源与化工产业数字生态。建成一批一流研究院所,培养一支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实力更加强劲、发展动能实现根本转换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突破发展桎梏的必然选择。“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积极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六大体系”,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价值型、国际化总部建设,公司结构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得到系统性重塑,运行体系更加灵活高效,制度体系基本定型,监督体系贯通协同,党建体系优化升级,活力动力得到深层次激发。坚持把“四精”理念引入生产经营管理全流程,先后以“升级版”“精进版”“增值版”为主题推进提质增效,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长效价值管理平台,公司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展安全风险防范、本质安全提升等“五大行动”,以系统治理、精准施策推动重点领域安全水平实现质的跃升。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国际油气价格、利率、汇率变化,风险防范有力有效,法治企业、平安企业、健康企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中国特色、石油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立柱架梁到系统推进的深刻转变。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中国石油将按照“供给高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标准,坚持系统思维,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市场营销、贸易保供、亏损企业治理、QHSE提质“四大攻坚工程”,统筹推进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市值管理、基层基础管理、依法治企合规管理,重塑管理流程、统一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行为,推动整体向精细管理阶段全面跨越、向精益管理迈进,以开创性举措、突破性进展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当好示范者。

五、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实现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生产和供给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核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自身生产模式“革命”,推进“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形成“油气热电氢”总体布局。大力开展四大CCUS工程示范、六大CCUS先导试验,有序推进“五大工程”,初步建成“六大基地”;50多家所属企业通过绿色企业认证,15家所属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超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达7%,成为央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清洁低碳能源的重要贡献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油气产业持续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迈进,聚焦七大新兴产业实现从布局成型到动能释放,聚焦四大未来产业形成前瞻布局,业务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中国石油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低碳榜样”,荣获“碳中和典范企业”称号,以实际行动打造“绿色中国石油”。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新挑战,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中国石油将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向新图强”,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价值链位势,持续筑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地。新兴产业“以新求进”,加快形成布局完善、集群发展、竞争力强、创新一流的产业体系。未来产业“向远谋势”,聚焦深地深海能源、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加大颠覆性、原创性技术布局攻关力度,加快培育制胜未来的发展新优势。坚持抓好新能源建设,加强风光发电指标获取、转化落地,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努力增加低碳能源供给,打造“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新型能源“生态圈”,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建设增添更多“石油绿”。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石油取得的一切发展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中国石油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努力在202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世界一流企业根基,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以实干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中国石油新贡献。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5年第9期

责编:栾奕

审核: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