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
4月25日清晨,在新疆油田采油一厂第六采油作业区集输站,运行小班员工努尔娜·阿不力孜像往常一样开始巡检。当她走进库房时,一眼就瞧见库房角落的银色铁架上,又多了个崭新的塑料收纳盒。
“马师傅,你的‘百宝箱’又增加啦!”她笑着朝正在整理工具箱的身影喊道。
只见马合木提·玉苏甫转过身,手上拿着一枚生锈的螺帽说:“别看它们现在灰头土脸,关键时刻都是会发光的金子。”
这位扎根集输站20年的老师傅,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拂过眼前的铁架,4个规格各异的收纳盒整齐排列,泛黄的手写标签清晰标注着“螺栓”“弹簧垫片”“异形螺母”……
在这个被年轻员工戏称为“百宝箱陈列馆”的角落里,藏着站内设备维护的时光密码。每次设备维修后,马合木提都会仔细分拣剩余配件,将沾着油污的螺丝浸泡清洗去锈,把变形的垫片在操作台上矫正弧度,就连断裂的半截螺栓,也会被他打磨成短螺栓继续使用。日积月累,这些曾被当作废品的金属部件,在分类盒中静待新生。
有天快下班时,集输站内调储罐突发刺漏。经检查,是地基下沉导致溢流管线内部的膨胀节变形断裂。维修人员迅速关闭调储罐排泥阀门,将液位降至溢流口以下,准备更换膨胀节。可到了安装环节,大家发现缺少几颗加长螺栓。正当众人焦急时,马合木提快步走向标着“螺栓”的收纳盒,精准找出3枚清洗干净的加长螺栓。
“这是去年更换机泵时留下的,刚好能用。”马合木提边解释边和大伙熟练地完成抢修,成功避免了一次非计划性停机。
在集输站轰鸣的设备声中,擦拭分类盒、记录配件消耗已成为马合木提每日的必修课。“咱们要把‘过日子’的智慧融进每个零件里。”他常这样说。而这份“百宝箱”哲学,正悄然影响着整个班组。
如今,巡检员工的口袋里总会装着几个拾到的垫片,维修现场多了收集边角料的收纳罐,就连放杂物的房间窗台上都摆着浸泡锈件的清洗瓶。
年轻班员刘小飞打趣道:“现在看见地上有金属反光就条件反射,那可能是马合木提师傅眼里的‘金子’。”
岁月流转,集输站的设备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马合木提的“百宝箱”始终安放在库房角落。那些被他“复活”的零件,跟着设备日夜运转,不仅省下了成本,更传承着老一辈石油人精打细算、永不浪费的匠心。这份刻在零件里的“过日子”智慧,就像戈壁滩上的胡杨,深深扎根在集输站的每个角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
作者:郑甜甜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