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一线故事】“绣花”又“穿针” 测线轻轻过茶园

2025/05/20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报

“快看这茶尖儿多好!”4月29日清晨,在四川广元苍溪县文昌镇的千亩茶园里,茶农李兴明看着嫩绿的芽尖,和其他茶农说道,晒得黝黑的脸上充满笑意。

茶园里,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大川中苍溪—南部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的放线人员正躬身作业。他们背着10多公斤的采集设备,在茶树间隙穿梭,动作轻柔得像在“绣花”。放线班班长陈昌华小心翼翼地埋置采集设备。“从寻找点位到表层覆土,我们严格按照‘八步法’标准化操作流程埋置,每个动作都有标准。”他边操作边解释。

“绣花”功夫的背后,是项目组的精心安排。为了让茶农们消除对物探队进茶园施工的担忧,在大川中苍溪—南部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启动前,项目组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组织技术力量对工区进行拉网式踏勘,详细了解并掌握排列线上的水系、植被、经济作物等分布,将茶园、湿地标注为“生态敏感区”,多次优化排列施工方案。同时,在作业中严格落实“五化”标准,即操作程序规范化、工农补偿即时化、生产用地最小化、地表恢复最大化、设备摆放最优化。

采集前,排列作业人员在茶园里穿行勘测,规划施工路线时像给土地“穿针引线”,小心翼翼避开茶叶生长密集区。作业时,员工们背着采集设备穿梭其间,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绝不轻易损伤一株茶树。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旧零件、包装材料等,全部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确保经济作物生长环境的清洁。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施工中的精心保护,作业人员还积极在工区开展地震勘探知识宣传活动。作业人员走上街头、深入村落,向当地群众发放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地震勘探的原理、流程以及对当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作业人员耐心解答居民们的疑问,消除大家对物探施工可能破坏环境的担忧。不少群众表示,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对物探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理解和支持勘探工作。

暮色中,采集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回指挥中心。显示屏上,绿色标记覆盖的茶园区域内施工点均实现“零污染撤离”。微风吹过茶垄,嫩叶在春光里舒展,仿佛从未被打扰。

通讯员:岳冰心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