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
5月6日,广西石化质量检验中心实验室内,检验员侯威和王爽正专注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标定工作。溶液对于测定柴油酸度起着关键作用,其准确性直接决定着柴油酸度测定的可靠性。
侯威站在高精度电子天平前,目光专注。他将天平归零,手法娴熟地采用减量法称取恒重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接近目标质量时精准微调,将误差牢牢锁定在极小范围内。与此同时,王爽正全神贯注地准备滴定工作。她拿起滴定管,用少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依次润洗3次,随后小心地调整零点,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完美切合,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
然而,当标定结束,汇总数据的那一刻,两人如遭雷击——8组平行数据竟有超出0.18%的偏差。这看似微小的偏差,对于柴油酸度测定来说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酸度测定一旦出现误差,可能导致对柴油质量的误判,影响其在市场的流通。面对突发状况,侯威和王爽没有丝毫慌乱,迅速开始排查。
侯威在脑海中飞速梳理称量环节,深入分析天平的稳定性对读数的潜在影响。同时,也考虑到滴定速度可能对结果产生的作用。王爽则仔细检查滴定管尖嘴,不放过任何一滴可能渗出的液体,反复转动活塞,排查连接处是否存在漏液隐患,还利用标准砝码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可是经过多轮细致排查,依旧毫无头绪,大家陷入了僵局。这时,侯威在整理试剂时,无意间注意到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试剂瓶塞。由于长期频繁使用,瓶塞的密封性能明显下降。他心头一动,此前的试剂会不会在取用过程中,因瓶塞密封不佳,吸收了空气中微量的水分?这极有可能导致参与反应物质的量出现细微偏差,进而影响标定数据。
侯威与王爽马上行动。他们以最快速度换上密封性良好的试剂瓶,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妥善重新存放。完成恒重操作后,侯威再次开展实验。这一次,从小心翼翼地称量试剂,到精准无误地判断滴定终点,每一步操作他们都严谨到了极致。实验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玻璃仪器偶尔发出的轻微碰撞声。经过4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当天17时,当最终数据呈现在眼前时,他们最终成功收获了平行的标定数据。这一刻,他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质量检验中心的员工来说,每个数据都要力求精准。这背后凝聚着无数的汗水与执着,也是对专业精神的最好诠释。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石化人,用专业精神守护油品质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吴晓鹏
通讯员:路春玲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