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一线故事】5000米井下的“声波解码战”

2025/07/11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报

凌晨5时,中油测井物资装备公司西南维保基地工房的探照灯划破黎明前的黑暗。仪修班组长曾晓丰用力搓了把脸,盯着手机屏幕上闪烁的紧急通知:“阵列声波测井仪在井下5000米处突发信号故障,请立即维修。”

“全体集合,有紧急维修任务!”随着他的喊声在电话里响起,班组其他3名成员立刻从家中床上起身,奔赴工房。

“老陈负责电子线路检测,小陈负责排查发射和接收探头。”曾晓丰边说边将仪器机械图和电路图挂到车间墙面上。仪修工程师陈召军戴上防静电手套,将信号接收板置于检修放大镜下:“第三通道的焊点存在环形裂纹,应该是多次井下震动引发的金属疲劳。”他的话音刚落,仪修工程师陈通举起电容表:“电容值偏离标准范围,故障应该发生在本次下井作业中。”一时间,工房内出现2种故障判断。

“双线作战!”曾晓丰拍板,“小陈负责更换晶体,老陈继续排查电子线路。”

“等等!”仪修工程师刘赟俯身将耳朵贴近仪器发射探头,凝神细听,“仪器蛙叫声异常,可能是高压模块故障。”众人立即用示波器对比运转声波与标准样本,频谱图上果然出现异常谐波。

“更换高压模块!”陈通抹了把额头的汗说。随着仪器“呱呱”作响,蛙叫声被重新校准,示波器上的声纹曲线恢复正常。然而,信号故障依然存在。

“井下仪器发生信号故障前,仪器参数是否有突变?”曾晓丰通过电话与测井现场作业队联动,尽可能还原故障场景。维修台上,电子线路被小心抽出,通电配接后,众人借助红外传感器检测电路板温度,并运用“局部温度温升法”监测运行负荷,逐项排除仪器线路隐患。

傍晚6时多,曾晓丰盯着示波器眉头紧锁:“信号模拟测试时,第三通道始终有0.05毫秒的延迟。”

众人再次陷入僵局。“会不会是补偿电容的容抗值不匹配?”陈通突然灵光一闪。他与刘赟合力测试信号放大器,果然发现匹配电容在高温下发生了5%的数值漂移。更换电容后,延迟瞬间消失。

“上地面测试系统!”随着曾晓丰的指令,众人迅速将整串仪器连接好,并放入水槽模拟装置中。地面系统的大屏上,声波数据如星河般流淌,所有参数终于亮起绿灯。

从晨曦微露到星月当空,当测井车带着仪器驶离,尾灯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班组的工作仍未结束——仪修工程师们开始将本次维修数据录入EISC系统。曾晓丰揉着通红的眼睛说:“每次故障都是以后的教材,我们已录入了100多种故障数据,这些都是我们解码地下油气脉络的密钥。”

通讯员:谷鹏羊 范荣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