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肖程释
旷野中,注气橇的轰鸣声格外清晰而悦耳。
“稳住了!彻底稳住了!”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密切“跟踪”,当看到注入压力与注气量已完全趋于稳定时,生产现场的每一位干部员工都发出欣喜的欢呼声。
这是在吉林油田双坨子储气库生产现场,坨库1-3井重获“新生”的情景。
此前这口井注入有多困难,这一刻,大家的心情就有多激动。经过有效治理,目前,这口井不但各项生产参数完全达标,更展现出了超设计能力17%的惊人潜力,走出了一条疑难井治理的“重生路”。
吉林油田双坨子储气库现有生产井22口,作为吉林省境内唯一的储气库,每一口井都在全省工业用气、民用气季节性调峰保供中不可或缺。然而,自去年年底采气期开始,坨库1-3井却开始“耍赖”了。
“坨库1-3井一直是储气库生产井中的主力。但在去年采气期时,这口井就已逐渐露出了‘疲态’,生产老跟不上。今年进入注气期以来,这口井日注量更是始终达不到最低要求,咋办?必须得好好治一治了。”松原采气厂工艺所副所长代化泽介绍说。面对实际状况,他主动请缨,带领工艺所技术骨干与双坨子储气库的操作能手成立了治理专班,专治这口井的“不服”。
大家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发现,这口井近端地带因形成了致密伤害带,导致注采通道受阻而出现了“病态”。鉴于前期常规水力扩容施工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教训,专班成员及时转变思路,创新实施“化学+物理”联合技术,利用化学溶蚀及脉冲冲击的办法处理储层,疏通注气通道,并依靠高温混合气与超强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来解除储层有机质堵塞,提高储层吸气能力,从而达到顺利注气的目的。
在多轮次治理过程中,专班人员扎根在生产一线,连续奋战十余个昼夜,紧盯各项数据变化,随时调整技术参数,并以“注放吞吐+动态监测”的组合方案,精准把控机动放喷节奏,实时对比井筒渗流能力与储层裂缝导流参数,密切关注治理效果。几天后,这口“倔强”的疑难井终于不再“犯倔”,实现了注入压力超20兆帕、日注入量超10万立方米的目标。
“这口井的成功治理,是技术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的成功应用,不仅保障了生产、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一线技术人员让负效井变有效井、让低效井变高效井的信心。”代化泽高兴地说,“下一步,广大技术人员将继续坚持‘一井一策’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实施多种复合技术,提升双坨子储气库整体的注采能力,扛好严冬民生保供大旗。”
记者:刘晓娣
特约记者:范春波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