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
7月4日以来,眉山—邛崃三维项目所在的工区内眉山市东坡区、洪雅县、丹棱县等地暴雨连连,持续强降雨导致岷江、新津南河水位上涨,迅速淹没了原本有序布设在勘探河道两岸的上千个物探节点仪设备。一场与时间赛跑、同恶劣天气抗争的“设备保卫战”就此打响。
7月7日之后,雨势渐缓、洪水渐退。眉山—邛崃三维项目排列工序办公室灯火通明,现场气氛凝重。排列工序党支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紧急成立党员突击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赶在设备“黄金抢险时间”内完成全部回收任务。
短短数小时,由排列班子成员、技术骨干、放线班长、安全员等组成的15支党员突击队70余人集结完毕。党支部书记斩钉截铁地说:“党旗指向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我们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必须保证设备尽量少丢失、确保采集数据完整,坚决做到设备安全、数据安全、人员安全!”
7月8日一大早,15支党员突击队身穿救生衣,全副武装奔赴岷江、新津南河两岸搜寻节点仪。此时,河岸多处已被洪水冲刷得面目全非,原本标记的节点仪埋设点大多被淤泥掩埋或冲毁。面对复杂环境,突击队迅速制定“分片排查、精准定位、快速抢修”的作战方案,兵分三路沿岷江、新津南河两岸展开拉网式搜索。
由于暴雨导致地形变化,部分节点仪信号中断,传统搜寻方式效率低下。技术组立即调整策略,要求突击队全部采用测量GPS仪器精准定位,结合卫星影像和历史坐标数据,将搜索精度提升至0.3米以内。
突击队员苟红在排查一处低洼地带时,发现GPS信号微弱,无法精确定位。他二话不说,直接跳入齐膝深的泥水中,用探杆一寸寸探测。他的裤腿被碎石划破,双手磨出血泡,最终在淤泥下约1米处成功挖出第一台节点仪。
面对积水过膝的深沟,一名浑身早已湿透的年轻党员带头高喊一声:“跟我上!”几名队员应声而出,没有丝毫犹豫地踏入泥水之中。浊流打着漩儿裹挟着小树枝与碎石,几人手臂紧挽彼此身体组成坚固屏障,一寸寸向前艰难挪动,最终稳稳取回被困设备。淤泥没过膝盖,每一次拔脚都伴着沉重的吸力,但他们传递仪器的手臂却异常稳健,每一件设备都经双手郑重托举着离开了险境。
突击队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严谨作风:对每一台寻回的设备第一时间清洁触点、剔除杂物,并用准备好的厚实防水膜层层密封,包裹得严严实实。就这样,在突击队员的汗水与雨水交织下,每一件设备都经他们双手安全托举着离开了险境,目前已成功寻回400余台节点仪设备。
搜寻工作仍在继续,突击队员们胸前那抹鲜红的党员徽章此刻亦愈发光亮。
通讯员:刘春梅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